常常听一些父母抱怨:“花了几十万,送子女读大学网上配资的平台,结果他月薪两三千。”
从当下的情况看,子女月薪两三千,肯定是低端工作,就是十几年,都赚不到读书的费用。这妥妥的,父母投资失败。
有远见的父母,就大不一样了,他们允许本科毕业的子女,去摆摊、送外卖、端盘子,甚至很子女一起干。
01
长期以来,父母把“子女读书”当成改命的捷径,这是错误的,也是期待过高的表现。
子女还很小的时候,父母就说:“多读书,以后到外面去赚大钱,坐办公室,不要像爸爸妈妈,种地,打工,搬砖......”
父母以为,把子女送到本科学校,就什么都好了。
以后考公考研,去大厂做管理,顺顺利利的。
展开剩余83% 这是父母对照自己的成长经历,给出的判断。父母的判断根据,还是二十多年之前的东西。二十多年之前,一些中专生都可以进入体制内;一些大学生,轻轻松松进入大公司,并且有好的岗位。
父母的经历,真的已经过时了。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,本科生也没有什么稀罕了。
物以稀为贵。反过来,大量的年轻人拿到了本科文凭,就没有什么含金量了。
从历史来看,读书也不是改变命运的捷径。
杜甫、蒲松龄,学富五车,但是一辈子都穷困潦倒。
在古代,读书人改命的方法,就是科举。但是要考上进士,凤毛麟角。多数读书人,都是“陪跑的人”。
也有一些读书人,到了六十岁才有起色,开始走进官场。
经济学家、国际问题学者储殷说:“他们所有人都在告诉你:教育的第一大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......在任何一个国家里,教育都是用来实现社会分层的!”读了大学,就是完成了一次“社会分层”:有人去职校,有人去本科,有人在专科,有人继续读研究生。
更重要的是,精神上、认知的分层。读了本科,说明子女已经超越了一批同龄人,对社会看的更清楚,能从事的行业更多。
另外,读书的目的,就是帮助自己成长,成熟起来。
而家长们,把读本科,当成了“改命的开始”,这反而助长了子女的高傲——以为读了本科,就了不起。
也许“孔乙己长衫”,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。穿好了,就拖不下来,因此一直高不成,低不就,赚不到钱,也不会踏踏实实干活。
02
在电影《哪吒2》中,东海龙王对儿子说的一段话,非常有启迪:“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,但现在看来,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,未必全对,你的路还需你自己去闯,今后,忠于你内心的选择吧!”父母舍去自己的经验主义,正视子女的成长,社会的状况。再去看子女本科毕业后,去摆摊、送外卖、端盘子,就释怀了。
有的子女,确实热爱摆摊、外卖、端盘子。他们觉得,一个月能够赚几千,很好了,比起去大厂里,和人卷起来,勾心斗角,更舒服一些。
上次点外卖的时候,遇到一位帅气的小伙子。
他说:“找了几份暑假工,就算送外卖最自由,也没有门槛,结账也不愁。”
送外卖,不会高大上,但是不欺负新人,真正按照规则来。也随时可以加入,随时可以退出,把暑假变得美好。
有的子女,工作不那么顺,就只能靠做副业,把自己的生计维持起来。
据“每日人物”平台,很多年轻人在盒饭行业,干得不错。
有人被裁员了,卖盒饭渡过难关;有人因为工作压力太大,做盒饭卖,调整身心......大家认为,卖盒饭的成本不高,收入也不高,但是对于低谷期的自己,就像一根救命稻草。
诚然,送外卖、端盘子、摆摊,都是一个度过低潮期的手段。对于大部分本科生来说,现有一份收入,比坐等什么机会,好多了。
劳动没有三六九等,人心才有。
狭隘的人心里,容不下普通的就业者;有大格局的人,什么劳动,都高看一眼。父母们,你要做哪一种人呢?答案太明显了。
我经过一对母子,一起摆摊,卖冰糖水。
生意不那么忙的时候,母亲独自守摊,儿子在一旁看看书。儿子准备考公,但也没有专门在家复习,拒绝做所谓的“专职子女”。
熟悉这对母子的人,都会来光顾,对他们由衷点赞。
是的,摆摊,送外卖、端盘子,都是人生的起点,而不是终点。父母不要觉得丢人,书白读了。
万一子女选定了摆摊、送外卖、端盘子的路,也没有关系。
看看多少店铺的老板,不是从摆摊开始的?多少企业,一开始也是一个门面。
父母们,学会看远处,想一想子女四十岁之后,会是什么样子。那时候的子女,也在社会上,乘风破浪。
有一个理论,说一个人80%的钱,是40岁之后赚到的。我是很相信。
03
有一个词语,叫“冷庙烧香”:在对方没有什么起色的时候,就拉一把,等对方有成绩了,就会有很多的回报。
父母们,对子女,也学会冷庙烧香吧。
子女本科毕业之后,摆摊、送外卖、端盘子,刚刚养活自己,父母就积极地拉一把。等子女混好了,回报是很大的。
大大方方地告诉子女:“无论你干什么工作,父母都是坚定的支持者。”这父母和子女的关系,就很好处理了。
父母还可以大大方方地说:“那个送外卖的人,就是我的儿子。”
父母的乐观豁达,是子女最大的底气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网络网上配资的平台。
发布于:湖南省盛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